生成式 AI 違禁使用政策
上次修改日期:2024年12月17日
生成式 AI 模型可協助你探索、學習及創作。請你務必以負責、合法且安全的方式與這類技術互動。與受本政策規範的 Google 產品和服務的生成式 AI 互動時,須受以下限制約束。
- 切勿參與危險、非法或其他違反適用法律或法規的活動,包括生成或散佈以下內容:
- 關於兒童性虐待或剝削兒童。
- 促使暴力極端主義或恐怖主義。
- 促使非自願性私密影像。
- 促使自殘。
- 協助進行非法活動或違法行為,例如指示製作或取得非法或受管制物質、商品或服務的方法。
- 侵犯他人的權利 (包括私隱權和知識產權權利),例如不按照法律規定徵求同意就使用個人資料或生物識別資料。
- 在未經同意的情況下追蹤或監控使用者。
- 在無人監管的情況下,為對個人權利造成重大負面影響的高風險領域 (例如就業、醫療服務、金融、法律、住屋、保險和社會福利) 作出自動化決定。
- 切勿危害他人或 Google 服務的安全,包括生成或散佈可促使以下情況的內容:
- 垃圾內容、仿冒詐騙或惡意軟件。
- 濫用、損害、干擾或中斷 Google 或其他方的基礎架構或服務。
- 規避濫用保護或安全篩選器,例如操縱模型以違反我們的政策。
- 切勿參與露骨色情、暴力、引發仇恨或有害的行為,包括生成或散佈可促使以下情況的內容:
- 仇恨言論。
- 騷擾、欺凌、威嚇、虐待或侮辱他人。
- 暴力或煽動暴力。
- 露骨色情內容,例如專為色情或撩撥性慾而製作的內容。
- 切勿參與提供不實資訊、虛假陳述或誤導的行為,包括:
- 欺詐、詐騙或其他瞞騙行為。
- 以欺瞞為目的,在未經明確披露的情況下冒充別人 (無論該人是否在生)。
- 以欺瞞為目的,促使作出具有敏感領域 (例如健康、金融、政府服務或法律) 專業知識或能力的誤導性聲稱。
- 以欺瞞為目的,促使作出有關政府或民主程序或有害醫療行為的誤導性聲稱。
- 以欺瞞為目的,就生成內容的出處作虛假陳述,聲稱該內容完全由真人創作。
我們會從教育、紀實、科學或藝術層面作考慮,或該內容為大眾帶來的實質好處是否遠超於壞處,從而決定會否例外處理。